《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21日在京发布。《白皮书2020》显示,当前我国氢能的产量全球第一,203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有望实现平价。
近期A股氢能板块也重回涨势,在政策积极引导下,诸多上市公司、行业巨头纷纷加速了相关产业布局。在机构看来,在“碳中和”实现的过程中,氢能的地位将越发重要,在此背景下,燃料电池汽车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产业链配套的材料、设备生产商将迎来巨大成长机遇。...[详情]
4月21日,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表示,氢能将纳入我国能源体系,与电力协同互补,共同成为我国能源体系的消费主体,带动形成十万亿级的新兴产业,这就要发挥各参与部门的优势,切实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协同配合新的合作体制和机制,切实防止一哄而上、一松而散的现象。...[详情]
央视新闻报道,《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昨天(21日)在京发布。《白皮书2020》显示,当前我国氢能的产量全球第一,203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有望实现平价。《白皮书2020》显示,当前我国氢气产能约每年4100万吨,产量约3342万吨,是世界第一产氢国。《白皮书2020》预测,在2060年碳中和情景下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有望达到1亿吨。...[详情]
氢能产业又出圈了!作为氢能源储运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础,由财政部支持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液氦到超流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系统研制”近日通过验收及成果鉴定,这也是大型低温制冷装备技术的重大突破。...[详情]
海南首座加氢站——中国石化琼海银丰撬装加氢站16日正式投入运营,一辆45座大巴车在站内顺利完成氢气首车加注后,稳稳驶向博鳌论坛会场。据悉,银丰加氢(油)站由中国石化海南石油分公司和国家电投海南分公司合作建设,将为2021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氢燃料电池客车展示和示范运行提供氢能保障,同时为论坛年会提供全程成品油加油服务。...[详情]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4月7日发布《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在2023年前建成37座加氢站,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到2025年,新增37座加氢站建设,燃料电池车累计推广突破1万辆,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的具体目标。...[详情]
国家碳中和大战略确定的情况下,传统碳基能源利用成本将逐渐大幅增加,在碳交易机制下,未来真正零排放的氢能成本将得到较大的对冲,利用风光等新能源在发电当地制氢,再通过管道或者储存运输的方式输出到使用地的成本大幅下降,使得光氢或风氢具备工业经济性。在“碳中和”背景下,利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将大有可为。...[详情]
2020年营收不足5亿元且还亏损,昨晚却公告称要砸150亿元“氢”装上阵,厚普股份这波“四两拨千斤”的狂妄操作,今日早间就招致监管部门的火速问询:怎么落实,有这个实力吗?...[详情]
ST德威公告,公司拟与千懿氢能利用各自业务领域具有的专业优势和项目资源,就德威氢燃料电池项目在深圳开发、投资、建设、运营全方位层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公司全资子公司香港德威拟引入千懿氢能进行增资。千懿氢能拟以相当于人民币3亿元的等值美元的认购香港德威新增股本3193.5万美元,将香港德威股本增加到5322.5万美元。...[详情]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宝丰能源200MWp太阳能发电及2万标方/小时电解水制氢设施、年产1.6亿立方的绿氢综合示范项目,已部分建成并已投入生产。全部达产后,宝丰能源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电解水制绿氢公司,可能是第一个用绿氢替代化石能源的企业。...[详情]
美联新材(300586.SZ)4月19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您好!公司的研究重点侧重于副产氢气的循环利用和氢能发电技术。感谢您的关注!...[详情]
两天前(3月29日),长城汽车举办了氢能战略全球发布会,在已投资20亿元的基础上,长城汽车未来还将投入30亿到氢能领域研发中;同日,中国石化发布消息称,将把氢能作为公司新能源业务的主要方向,“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打造“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详情]
近日,光伏巨头隆基股份高调宣布进入氢能领域,撕开了我国氢能产业的口子。市场分析,氢能产业未来产业链年产值将达到12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阳光电源、宝丰能源、中石油、中石化,包括海马、上汽等众多车企纷纷入局,从传统能源领域企业,到下游应用场景的整车企业,这一行业赛道上的企业越来越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