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作为第一家在港交所采取“同股不同权”上市的公司,在初夏上市后,带动一个内地公司赴港上市小高峰,一大波新经济公司争先恐后涌向港股市场。今年下半年,香港将至少有5只并且每只集资最少100亿港元的新股,以新经济模式运作并与金融服务、科技和消费行业相关的企业登场。但与此同时,多家公司赴港上市首日即破发。
除51信用卡外,今天港交所还有两家公司(教育辅导行业的精英汇集团;全球知名品牌设计、和开发及制造休闲包及背包制造商其利集团)挂牌上市。再加上昨天的8家,这两天港交所迎来了11家公司。场面堪称“一拥而上”。...[详情]
除了上述已经上市的新经济公司外,沪江教育、宝宝树、美团点评等多家公司已经刊登了IPO申请。对于新经济企业扎推赴港上市,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但斌表示,有一点感慨,“A股错失了第一代互联网,如果不做改变,估计还将错失第二次,第三次!真遗憾!一直认为,A股注册制的实施的那天,就是开启慢牛、长牛牛市的时刻!”...[详情]
2017年,港交所新上市的公司数目达到了174家,IPO募资金额也达到了1285亿港元,而港交所上市后的募资总额达到了4529亿港元。普华永道预期,2018年,香港IPO市场全年集资总额将介乎2000亿~2500亿港元,有望重夺全球IPO市场第一位。...[详情]
纷纷抢滩登陆资本市场,今年可谓新经济企业IPO大年。今年全年内地赴港IPO的企业将破百家,创历史之最。同时,中国企业今年的赴美上市潮也在延续,目前已有哔哩哔哩(B站)、爱奇艺、虎牙直播、优信等先后登陆美股。破发潮与上市潮一同演绎,新股上市后的表现成为近期上市潮中的一大看点。...[详情]
“上市当天破发在内地市场较少见,但在海外市场很常见,这是上市公司、投行与市场之间的博弈,有的时候市场有大的波动,投资者就想做一些对冲来自我保护,致使股价出现震荡。”某外资投行高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详情]
对于破发问题,邓华金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不是特别关心短时间的股价波动,“我们定价比较低,因为我们相信价格定得越低,将来给到投资者的回报空间越大。资本市场一定是有波动的,但是波动不会影响公司本身价值的沉淀和发展。”...[详情]
港股市场,近期“独角兽”企业纷纷遭遇破发窘境。平安好医生、众安在线、易鑫集团、阅文集团、雷蛇等,都曾获得很高的超额认购倍数,但上市后股价不尽如人意。目前,阅文集团距离股价最高时缩水20%,众安在线距离股价最高时缩水超44%,雷蛇距离股价距离最高时缩水近60%。无独有偶,较早在港上市的科技公司也陷入“破发”境地。...[详情]
中银国际首席策略师胡文洲同时称,上半年75%的新股破发,下半年市场仍然弱势,加上一些新经济公司估值过高,年内上市的新股股价表现未必理想。但长远来看,新经济股大量上市有利于改善香港资本市场行业结构,对香港市场有利。...[详情]
据悉今年下半年,至少还有过百家创业公司在披星戴月,日夜兼程,赶赴香港上市,堪称一场盛夏的狂欢。与此对应的是另一方面,据显示,随着大市环境走熊,港股的新股及独角兽公司开始上演破发潮。截至7月4日,在港股新增上市的100家(剔除3家通过介绍方式上市的企业)企业中,75家企业存在破发的现象,破发率高达75%。...[详情]
代表内地新经济、新业态的明星企业纷纷扎堆赴港上市,港交所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这一切,皆源自港交所不久前所做的25年来最大之变革:允许同股不同权结构公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海外上市的创新产业企业赴港上市。...[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