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与财政部隔空论战 释放什么信号?

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7月13日发表文章,主要是怼财政部太不积极甚至“耍流氓”。对此,财政专家隔空回应:质疑财政假注资很不专业。

相关策划
中国经济数据半年报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189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8%,二季度增长6.7%,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详情]

0
  货币环境宽松向实体融资端的传导仍不太畅通,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对低风险资产的需求也会有明显支撑。...[全文]
0
  我们要建立政府债券市场良好的流通机制,着力研究商业银行资金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全文]
小调查
央行VS财政部
侠客岛:央妈怼财爸 一场大改革或将加速登场

多重难题且互为因果的纠缠中,财政、央行在大庭广众之下就吵起来。在这场罕见的公开互怼背后,一场涉及各方利益的财税金融体制大改革或将加速登场,如此,合力围歼潜在系统性风险的攻坚战才能吹响胜利的号角。...[详情]

央行与财政部互怼 这几个核心问题大家注意没?

徐局长认为,财政部应该控制地方政府发债规模,地方政府平台、国企他们对利率不敏感,多高的利率都敢借,效益又差,一旦还不起债了,金融机构的坏账率上升,就可能引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财政部是没有一点认账的,通篇对于减税的问题避而不谈,因为没有大幅度减税是事实,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税收不降反增也是事实。...[详情]

央行财政部隔空辩论: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地方债如何解决

财政系统人士称,不能将赤字规模与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简单等同起来,质疑财政虚假注资金融机构的说法也是“很不专业的”。“当年财政注资银行,就是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的重要体现,后来财政对于商业银行股改的支持也是毋庸置疑的。”他说。...[详情]

央行财政部互怼逻辑:地方债密集到期 融资平台兑付难

近日,围绕如何防范重大风险及应对当前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央行和财政部一些官员、学者就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进行了一番“隔空喊话”,因双方观点有针锋相对之处,引发广泛关注。...[详情]

如何与财政部较劲?美联储孤军奋战 欧央行力不从心

在危机期间掌舵QE政策的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可谓一百个不服。因为当利率降至零后,美联储的回旋空间着实无几,唯有依靠财政发力。在2014年离任之际,伯南克还不忘抨击财政政策过于紧缩,并称其“影响了经济复苏,而且还是适得其反”。...[详情]

央行
徐忠:当前形势下财政政策大有可为

当前中国经济中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和体制性的,财政政策的结构性特征比较明显,有发挥作用的很大空间。多个现象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真积极。...[详情]

财政政策不够积极 还是货币政策不够松?

近期围绕宏观政策如何协调的问题,有很多热烈讨论,作为旁观者,由于不存在政策部门“守土有责”的本分,所以更可以进行事实判断。...[详情]

频发流动性红包 专家:去杠杆趋温和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近来,央行加强了对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增强了政策工具组合运用的灵活性。...[详情]

央行窗口指导银行增配较低评级信用债

7月18日晚,央行近日窗口指导银行,将向一级交易商额外提供中期借贷便利(MLF)资金,用于支持贷款投放和信用债投资。...[详情]

财政部
国库司总会计师: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不变

在经济发展高质量的新时代,我们要建立政府债券市场良好的流通机制,着力研究商业银行资金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促进市场良性发展。...[详情]

财政专家:财政部治理地方债比谁都积极

在地方债务风险管理上,对于财政部门的指责是不公平的。我认为,在治理地方债的这个态度上,财政部比任何一个部门都积极。...[详情]

多部门参与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影响效率

当前,多部门、多机构都从不同角度参与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形成“谁都行使管理权利,谁都不完全承担管理责任”的局面...[详情]

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不是“大水漫灌”

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施策、积极有效。积极支持“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落实,并着力做好职工分流...[详情]

专家观点
贾康:指望财政部门提高赤字配合货币部门去杠杆 建设性不足

更多考虑减税、减税外收费并举,并积极优化调整预算支出结构,对PPP等可能由不规范形成的风险因素疏堵结合,于配套改革中强调“堵不如疏”,更好实施结构性对策增加有效供给以引导扩大投资、消费“双内需”。...[详情]

财政政策不够积极?专家称不能简单理解赤字率下调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许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简单地将财政赤字率下调理解为财政政策不积极,是没有深刻理解财政赤字和财政赤字率实质含义。财政政策目前是积极的,应该保持战略定力。...[详情]

财政部湖南专员:要进一步理清财政和金融的关系

地方政府成立了各种负责为地方政府的各类项目进行融资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这些平台公司的融资既包括商业银行的表内贷款,也包括通过影子银行体系的贷款和债券形式的融资即城投债等各种渠道。因此,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就成了把财政和金融混在一起的中间机构,导致财政与金融的不分家。...[详情]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